坚持以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展现对残障群体的人本关怀——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心得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 作者:吴杰臻 发布时间:2023-11-21

在学习中进步,在研修中探索。在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中,我运用所学知识,借鉴有益经验,针对一门关于《残障社会工作》的专题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探讨了如何将该课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与实践。通过此次研修,我获得了展现课程思政元素的深刻启发,包括如何在《残障社会工作》课程中融入党和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特别是国家对社会困境边缘群体的“人本关怀”。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展现。“人民至上”的价值内核正好与“关怀困境人群,关注社会福祉”的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同频共振,是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理想结合点。

一、以“人民至上”的价值内核融入社会工作的“人本关怀”

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残障社会工作》课程注重提高学生对于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的认识,了解残障人士在生存性、发展性方面的需求,增进对于残障社会工作的理解;学习和掌握残障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伦理守则、服务理念、理论模式、介入方法与技术,满足我国残障社会工作实务要求。希望通过此次课程学习,学生熟悉残障社会工作必须和适合的基本理论,掌握残障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及实务要求,能够运用残障社会工作相关知识为残障人士提供专业服务。同时,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专业敏感度和责任担当。

二、以“情感体验”的教学方式感受“生命至上”的专业价值

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过程中,我结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同时,我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在实践课中体验与残疾人群体互动交流,增强对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关注与理解。这种情感共鸣的教学方式使课程更加深入人心,同时也让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机会和能力,以及关爱他人的责任。例如,为了加强残障社会工作课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结合,我创新性地设计了一场社会实践活动。将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福利院,与残疾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残疾人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需要改善的现状,激发了他们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参与意识。通过访谈交流,了解当地党委、政府对于残疾人服务不断优化完善的思路以及对于残疾人事业不断加大投入的举措。

在这次研修中,我的教学思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转变。我深刻意识到,残疾人社会工作课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公益事业。通过该课程,我意识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应该贯穿于所有专业课程之中,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此外,通过研修过程中的知识架构重建和自我延伸学习,我也对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了体系化补充,如残疾人权益保障的相关法律政策、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操作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将帮助我更好地教授相关课程,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效的社会服务。

通过参加2023暑期教师研修,我深刻认识到《残障社会工作》课程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结合的重要性。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专业,特别是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我将把所学所思所感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本关怀精神的大学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