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暑期教师研修心得——数字化时代行业特色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谢玉洁 发布时间:2023-09-13

暑期参加了2023年教师研修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聆听了二十几位专家的报告,专家们丰富的案例阐释、广博的知识拓展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都使我这次教师暑期研修受益匪浅。特别是暑期研修的最后一个版块“培养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关于数字时代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精彩报告,更是进一步触发了我对于数字化时代行业特色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满足这样庞大的人才需求必须主要依靠自己培养,提高人才供给自主可控能力。这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社区、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媒介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整个社会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与质量,是高等学校需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也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行业特色型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更是要突出优势、突出特色,与综合性大学、地方高校一起,各展所长,以三足鼎立之势共同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数字化时代同频共振。

一、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行业特色型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的各方面。一是要落实课程思政主体责任;二是要加强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三是全面构建学校课程思政体系;四是培养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团队。

二、树立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并举的人才培养新理念。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关乎科技的创新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引领能力、创新能力、协作精神与国际视野的数字化人才,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行业特色型高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必须创新思维,科教融合与产教融合并举。科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行业特色型高校科研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解决关乎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问题,又要紧紧围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重要主题,大力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同时行业特色型高校也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依托行业特色企业、科研院所等,突出办学优势,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联合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数字人才。

三、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专业环境。行业特色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须要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以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特色优势学科,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学科环境,加快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一是构建前沿性多学科融合创新平台,培养一批跨领域、跨学科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和学科创新力量;二是构建交叉学科教学新体系,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 整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新体系,推动学科专业之间的深度融通;三是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转型和升级,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四、推动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逐步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紧密融合不仅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数字化人才的关键一环,也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题。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是要改造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信息化教学条件,满足教师、学生基本的信息化教学需求;二是要改造传统教学方式,包括在线学习、同步课堂、翻转课堂等,深入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教学方法、工具、内容等各环节的创新,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三是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教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的关键,不仅要培养他们基本的技术应用的技能,也要培养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角色重新进行定位,以适应全新的信息化教育教学。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数字化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也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行业特色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培养高质量数字化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其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