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贵州大学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教师团队入选。该教师团队由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院士于1990年创建,他带领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实现了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和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等多个贵州科教指标零的突破,为国家农药行业科技进步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强化使命担当 铸造一流团队
团队负责人宋宝安院士是国家创新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首批国家杰出专业人才奖获得者,2021年入选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专家指导组组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绿色农药和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等。团队自1990年成立至今,他带领团队教书育人、潜心科研、攻坚克难,秉持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培养农科领军人才为己任,强化强农兴农使命担当。
在宋宝安院士的带领下,团队已发展成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0余人次的一流团队。团队成员杨松、池永贵、吴剑、金智超教授等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优秀博士生导师”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10余项,铸造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扎根贵州高原的师资队伍。同时,基于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教师团队的成就,学校也拥有了教育部和科技部创新团队及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坚守立德树人 培养农科人才
团队成员精心教书,潜心育人,用“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宋宝安院士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多门课程,严谨治学。他善用理论联系实际,并随时增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他从来没有周末和假期,在田间地头给学生上课,并与学生讨论;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教学科研,经常通宵达旦待在实验室,用忘我的工作热情和“精致、细致、极致”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求学态度。同时,作为贵州最高科技贡献奖的获得者,宋宝安院士还将100万元奖金全部捐赠并成立“贵州大学卓越基金”,激励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创新。
团队其他教师也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团队所有教授都为本科生授课,其中5名党员教授还受聘为“本科生兼职辅导员”,开设“科研素质能力培养”“前沿讲座”等特色课程,寓学寓教于研,培养本科生学习兴趣、家国情怀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团队还推进教学改革,搭建了基于国家级重点学科、教学团队和实验教学中心“三融合”教学平台,构建了“本硕博贯通、农生化一体、多学科交叉、产教研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了“高端人才指导、重大项目牵引、基础应用并重、工程农田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并将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和国家、社会需求融入教学,实现教学和科研互相融合促进,获得了第八届贵州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及2021年贵州省研究生教育成果特等奖。
近年来,团队出版专著及教材10余部,其中《农药合成》入选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并入选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带领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学生创业创新水平,荣获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2项、银奖2项及省赛金奖3项,全国“挑战杯”一等奖1项。
围绕学科前沿 服务生态建设
团队围绕解决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的重大科学问题,瞄准国际学科前沿,构建了绿色农药创制平台,发展了氮杂卡宾催化的农药功能分子高效合成和天然产物仿生农药分子构建新方法,创制并产业化了毒氟磷、抗坏血酸水剂、香草硫缩病醚等10余个新品种;阐明了系列创新药物的作用机制;研发出高工效制剂、航空植保专用新剂型等30余个,构建了基于创新药剂的水稻、茶树、蔬菜、甘蔗等重大粮经作物病虫草害防治新理念和新技术,有效推进农药减量控害,成功破解了多项农药“卡脖子”问题,解决了重大粮经作物病虫草害防治难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团队潜心科研,多年来获得累累科研硕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300余项(经费逾2亿元),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0余件,转让经费4000余万元。同时,团队完成“中国农药绿色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并形成院士建议上报中办和国务院;提出的选题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主编了首部《中国农药典》,主持出版了《中国农药研究与应用全书》,支撑和引领农药行业绿色发展。
创新成果转化 服务地方发展
团队通过创新成果转化,支撑了广西田园、清原农冠、海南正业等农药企业成为领域领航者。此外,近十年团队培养出的研究生,其中有近50%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第一线,成为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生产一线的技术精英和学术骨干。如博士生连磊创制出环吡氟草酮、三唑磺草酮等除草剂,新增经济效益3亿元,有效解决恶性杂草防治难题,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农业工业协会技术创新奖一等奖;指导博士生张建创制出香草硫缩病醚等新农药品种,转让金额达4100万元,荣获2021年“全国最美大学生”和“百名优秀研究生党员标兵”;硕士生张小容在贵州习水县大坡镇发展生态畜牧业,帮扶100余贫困户全部脱贫,获“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等。
同时,团队组建茶、蔬菜和水稻等绿色防控技术团队赴基层,在46个县和300余贫困乡镇开展产业扶贫,有效支撑贵州特色优势作物的绿色发展。相关工作先后两次入选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并荣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未来,团队将继续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植物保护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农业病虫害防控的重大难题以及贵州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绿色发展需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人才培养、一流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国际合作作为重要任务,作好“顶天立地”的工作,写实“大地论文”,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和党培育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拔尖人才。